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传统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已成为教育界的重要共识。近日,何娅清老师的七彩绘画社团就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画教学活动,将彩陶纹样、甲骨文浮雕、风筝、泥泥狗、青花瓷纹样、点翠这些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带领学生们在艺术创作中触摸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


探寻彩陶奥秘,解锁远古密码
彩陶纹样课堂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探秘之旅。老师展示不同文化类型的彩陶图片,从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到马家窑文化的漩涡纹,讲解纹样背后的原始信仰、生活场景。学生们沉浸其中,临摹着这些古老图案,感受远古人类的智慧与审美。通过彩陶纹样学习,学生们拓宽了艺术视野,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刻写甲骨传奇,回溯文字起源
在甲骨文浮雕课堂上,历史与艺术完美融合。老师先是通过趣味动画与故事,讲述甲骨文如何从远古祭祀、占卜场景中走来,成为现代汉字的源头。学生们了解到甲骨文的象形、会意等造字法后,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尝试将龟甲兽骨上的神秘符号复刻成立体浮雕。甲骨文浮雕让学生对文字演变有了直观认知,更激发了他们探索历史的热情,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挖掘文化宝藏。



彩绘风筝长天,放飞民俗希望
风筝绘制课上,五彩斑斓的色彩与传统民俗碰撞出绚丽火花。老师详细介绍风筝在军事、娱乐等方面的历史变迁,从古代传递军情的“木鸢”到如今寓意吉祥的民间风筝。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神话故事、花鸟鱼虫等元素绘于风筝之上。通过绘制风筝,学生不仅掌握了色彩搭配与绘画技巧,更理解了风筝所承载的祈福、团圆等民俗内涵,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绘制泥泥狗趣,传承民间工艺
泥泥狗,这种来自河南淮阳的古老泥塑,带着原始部落的神秘气息走进校园。老师讲述泥泥狗作为“活化石”的独特地位,其造型多源于远古图腾与神话传说。孩子们绘制的泥泥狗虽然还需改进,但它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把古老传说捧在了手里。泥泥狗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质朴与魅力,锻炼绘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对非遗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勾勒青花雅韵,领略瓷艺风华
青花瓷纹样绘制课弥漫着典雅气息。老师从青花瓷的发展脉络讲起,从唐宋萌芽到元明清鼎盛,再到远销海外成为中国文化名片。学生们仔细观察青花瓷瓶上的缠枝莲纹、龙凤纹,用细腻笔触在纸上重现这些经典图案。本堂课让学生领略到青花瓷的美学价值,提升艺术鉴赏力,也让他们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思辨点翠工艺,权衡传统与保护
点翠课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老师详细介绍点翠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及其惊艳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强调翠鸟羽毛获取过程中的动物保护问题。学生们积极发言,探讨如何在传承文化与保护动物间找到平衡。孩子们明白了点翠很美,但不能以伤害动物为代价,我们可以寻找替代材料传承这份美。这堂课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生态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这次绘画教学活动为学生们揭开了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亲自创作,学生们不仅提高了绘画技巧,还在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这类绘画课程将持续进行,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绽放出新的光彩。

供稿:何娅清
供图:何娅清
编辑:杨泽昌
审核:蒋晶晶
监制:王良 段燕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