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不是山
却有高山的伟岸
书不是海
却有书海的浩瀚
愿你与喜欢的书相遇
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传承经典,品味书香—我爱阅读”(第168期)由张燕老师为我们朗读《为思维而教》第二章:关于思维的研究及若干结论(第二节——思维的教育学探索)。

朗读者:张燕



作者简介

作者:郅庭瑾


郅庭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研究学者”、全国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专家。出版《国家教育发展报告(2019)》《基础教育治理体系构建》《为思维而教》等专著5部,主编“新时代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等丛书5套,译著3部。在《教育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作品介绍

教育即思维成长,教育即智慧生成——《为思维而教》一书写给所有关心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即思维生长,教育即智慧生成。教育最为深刻的危机之一,就在于知识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是否善于运用知识未得到重视。
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本质上讲,教育本来就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重要目标。但思维如何培养,思维与知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何谓有智慧的人,教育可以做什么,这本书对这些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从我们怎样思维、关于思维的研究及若干结论、思维课程的开发、思维课堂的构建、改变教师的思维五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如何“为思维而教”。语言生动形象,案例丰富贴切,阐述深入浅出。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思维是什么,我们究竟如何思维,也能从课程和教学的角度熟悉思维课程如何开发、思维课堂何以构建,让“为思维而教”变得可以实现。

精彩分享


分享一: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明了”阶段,教师通过清晰的讲解,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清晰的认识;进入“联想”阶段,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系统”阶段则着重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最后的“方法”阶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分享二:杜威的“五步思维”也可以称为“反思性思维”就是:暗示-问题-假设-推理-用行动检验假设。暗示就是“制定某种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考虑对问题做出某种解释。”“问题”就是使感觉到的、直接经验到的疑难或困难理智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和必须寻求答案的问题。“假设”是对面前暗示的修正。“推理”是对一种概念或假设从理智上加以认真推敲。“用行动检验假设”即精心布置符合观念或假设要求的种种情境,从而审视这种观念的理论解释在实际上是否有效。
分享三:无论是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或是杜威的“暗示-问题-假设-推理-用行动检验假设”它们都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一些共同要素的描写。这些共同的要素即“假设--检验”。也就是胡适所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分享四: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育三中心理论。而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强调教育要以儿童为出发点,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是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批判与改革。
分享五:“习惯性思维之所以是习惯性思维,因为那些沉浸在习惯性思维中的教师往往在获得简单的情景暗示之后就轻易地放弃聊进一步思考的努力。“习惯性教学的危机还在于,日常教学经验和习惯总是充满了大量表面的、浅薄的甚至错误的暗示。”反思性思维与习惯性思维的不同正在于前者进一步寻找资料、确证自己获得的暗示,后者放弃了检验的努力。”

读书感悟


感悟一:书中提及的科学思维方法雏形宛如一盏明灯,它让我意识到,科学思维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从日常观察、问题提出、假设构建、实验验证到结论推导这一逐步进阶的有序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点滴出发,培养他敏锐捕捉问题的眼力,而非将知识生硬灌输。
感悟二: 传统教育模式常侧重于知识记忆与机械重复练习,虽在基础知识夯实上有一定成效,但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也显而易见。课堂上,学生多是被动聆听,很少有机会深度思考知识的内在的联系和生活中的多元运用。因此,教育不能仅做知识的搬运工,要转变为思维的引路人,将思维训练巧妙融入知识传授,赋予传统课堂新的生命力。
感悟三:习惯性思维的危机书中特别提到,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在不断影响着学生,我们要努力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感悟四:反思性教学具有持续性特征,教学过程中问题总是不断地呈现,问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阅读本书,时时提醒我们,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在反思中教学,在反思中思维。

论道时光


1.准备:唤起学生原有的有关观念和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教师通过提问、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提示: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新的知识和内容。
3.联想: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4.系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5.方法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一起读


阅读不仅遇见更好的自己,
更是为了在平凡的日子里,
活出不凡的精彩,
让思想的火花在心田绽放,
照亮前行的路。
END

供稿:张 燕
供图:张 燕
编辑:袁 蕊
审核:蒋晶晶
监制:王 良 段燕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