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楚雄火把节的余温还未散去,当大地的欢歌仍在回荡,一场关于教育与未来的智慧盛宴在这片热情的土地上精彩上演。7月21日至25日,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楚雄师范学院承办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高级研修班"在楚雄师范学院火热举行。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杨进波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和来自全省各地的54名教育工作者们,带着如火的学习热情齐聚一堂,在专家引领、技术赋能、实践探索中,共同擘画未来教育的数字蓝图。





本次研修班以"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数字技术助推教学创新"为主题,为期五天,主办方邀请了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楚雄师范学院等高校专家以及基础教育一线名师授课,内容涵盖教育数字化政策解读、AI技术原理、教学应用案例、工具实操等多个维度。





培训中多位专家解读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等政策文件,让我们认识到教育数字化转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云南大学祁志卫教授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下教师数字素养升级策略》报告中指出,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并从"数字化意识、技术能力、应用创新、伦理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为参训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

云南师范大学陈娟副教授则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施与管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I技术如何优化课堂管理、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让参训教师感受到技术赋能教育的无限可能。






在"生成式AI辅助教学设计"主题学习中,云南大学范哗老师带领学员们体验了如何利用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高效生成教案、设计课件,让备课时间大幅缩短,教学创意更加丰富。

楚雄师范学院姜华副院长和钱志明教授则带来了"WPS数字化教育解决方案"的实操培训,展示了如何利用智能办公软件优化教学资源管理、提升课堂互动体验,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






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勤老师在《信息化赋能教科研》讲座中强调,AI时代的教育者应当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数字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掌握了可落地、可推广的数字化教学方法,未来将在课堂中积极实践,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智能化升级。





通过培训也引发了培训教师的深入思考: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教学理念与模式的革新。AI技术的融入让备课更高效、课堂更生动、评价更精准,但教育的本质始终是"育人"。作为教师,我们要做技术的"驾驭者"而非"依赖者",既要善用数字工具提升教学效能,更要坚守教育初心,在智能化浪潮中守护教育的温度。





END

供稿:杨进波
供图:杨进波
编辑:袁 蕊
审核:蒋晶晶
监制:王 良 段燕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