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彝族民间艺术的鲜活魅力,杨华老师围绕“童心绘师影、画笔颂祖国、家乡绿孔雀、咔嚓小魔法、创意花帽子、瓶花锁春秀、端午愿安康、薪火盛相传”八个主题带领孩子们开展系列创作。创作活动以童真视角为笔,以彝族文化为墨,让孩子们在创作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在指尖流转间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让彝乡之美在少儿的奇思妙想中绽放新彩。



创作中,孩子们用画笔勾勒描绘心中老师的身影,孩子们自由发挥,用漫画、写意等形式、以童真致敬师恩,传递感恩与爱。





孩子们用多彩画笔围绕国庆、红色文化等元素,创作中融入童趣想象,国旗、天安门、航天等符号焕发新意,展现历史成就与时代风采,表达纯真爱国情怀,作品汇聚成对祖国的深情祝福,仪式感满满。








衍纸作品里的绿孔雀被孩子们的小巧手用卷曲、捏压、粘贴的方法,塑造出绿孔雀美丽羽毛的鳞光;剪贴画的绿孔雀羽翼层层叠叠,精心地拼接在一起,立体感十足;绿孔雀优雅的身姿更适合用画笔细腻地描绘它那绚丽多彩的羽毛,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绿孔雀的喜爱,每一片羽毛都藏着童真的巧思。不同的创作方式展现了孩子们心中家乡绿孔雀的独特魅力。







在剪纸体验中学习彝族 “春” 字纹、火焰纹的剪制技巧,儿童剪纸的虎头,眼瞪得溜圆,格外精神。葫芦剪纸里有藤蔓缠绕的纹路,有的还在葫芦上添几朵小花,像挂在架上的宝。红石榴剪纸咧着嘴,露出里面的小圆籽儿,仿佛能闻到甜甜的果香。团花剪纸里,对称的花纹一圈圈转出独特的美丽。







孩子们笔下的彝族花帽子,满是天马行空的巧思。彩线勾出的尖角缀着星星,色块碰撞出彩虹般的纹样,有的还藏着小花朵、银铃铛,把彝族风情揉进童真想象,每一顶都鲜活又独特。





孩子们最喜欢画瓶花。颜色涂到轮廓外也不在意,反而像给花朵镶了道彩虹边,带着满满的稚气与灵动。颜色大胆地叠在一起,有的花朵歪歪扭扭,却像刚从阳光下采来,透着蓬勃的生气。








看,融合绿粽与彝族银饰元素的端午挂饰,彩笔在香包上画出了绿水青山;仿古平安锁用金色银色彩泥塑出立体感;创意壶表达着对“福”的企盼,纸盘上更是画满粽子与还跳出龙舟与笑脸。指尖沾着颜料也不顾,举着作品互相炫耀,空气里满是端午的热闹与对安康的甜甜期盼。






孩子们笔下的彝族文化创意画,融入彝族漆器般的明快线条;以绚丽色彩描绘祖国山河,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彝家的百褶裙缀满花纹,火把节的火苗映着笑脸,古老纹样与民族团结的童稚创意交相辉映,一笔一画都是对彝族文化的好奇与传承的热忱。
这场内容丰富的彝族民间艺术少儿创作活动,让孩子们笔下老师身影、祖国风光、绿孔雀神韵及指尖剪出的吉祥纹样、绘制的花帽、画出的瓶花与端午挂饰,都成了彝族文化鲜活的注脚。童真与彝韵的碰撞,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创作的快乐,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让古老的民族艺术在新一代的热爱里,焕发出永远的生机。



供稿:杨 华
供图:杨 华
编辑:袁 蕊
审核:蒋晶晶
监制:王 良 段燕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