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传承经典,品味书香—我爱阅读”(第 180 期)由王从坤老师为我们朗读《正面管教》第三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P45-P61)。


简.尼尔森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还是两个孩子的曾祖母。曾担任过10年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她于2013年5月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正面管教是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倡导不骄纵、不惩罚、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与人生技能教给孩子的教育方法。本书从为什么要正面管教、各种场景下正面管教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孩子的行为目的及心理需求,以及家长和老师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正面管教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它完全否定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全书都在讲述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除此之外,家长和老师们也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性格的原因,除了学会怎么教育孩子,也能找到更好的跟自己相处的模式。


对出生顺序的了解,能增进你对孩子们基于自己在家里的出生顺序的看法而可能形成的对自己的错误观念的理解。这是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另一条途径,它能帮助你增进对他们真实内心的了解。了解出生顺序(或上述任何其他人格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并把孩子往模子里套。它只是为了帮助我们增加对自己以及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更加有效。无论你是父母还是老师,出生顺序的知识都会有助于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娇纵孩子的其他原因是,因为娇纵孩子很容易,这满足了他们被孩子需要的感觉,他们认为这是"好爸爸好妈妈"应该做的,他们要确保孩子不会经历自己觉得自己童年时吃过的苦,或者是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朋友和家人的压力。当父母因为自己做会更容易、更快、更好,而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培养生活技能的机会时,他们没有真正考虑过这样做的长期影响。每当那些父母告诉我,他们"只是没有时间"让孩子自己做时,我总是不由得目瞪口呆。等这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没能培养出更好的生活技能和态度时,他们很快就会感到失望和沮丧。


感悟一:打破课堂“标签化”认知,看见学生行为背后的角色逻辑课堂上看似“爱表现”的学生,未必是天性张扬,可能像家庭中的“长子”一样,在通过争取老师关注来确认自己的“价值位置”;而沉默寡言的学生,或许正像“中间孩子”,在集体中寻找不被注意却安全的生存空间。通过阅读本书,使我深刻认识到不能用“调皮”“内向”等简单标签定义学生,而要将其行为视为一种在集体中“找位置”的信号,进而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感悟二:构建更公平的课堂互动,避免“隐性角色”带来的忽视家庭中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会因父母的无意识对待产生差异,课堂中也存在类似逻辑:如果我们若习惯性关注“表现突出的学生”(类似家庭中的“长子”)和“需要帮助的学生”(类似“幺子”),中间状态的学生容易被忽视。理解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后,我们可主动设计更均衡的互动机制,比如游戏互动中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展示机会,避免因“隐性角色”让部分学生失去展示和成长的空间。
感悟三:提供个性化引导,适配学生的“角色优势”与“成长卡点”不同“家庭角色”塑造的学生有不同特质:像“长子”的学生可能有领导力但怕犯错,我们可多提供组织活动的机会,同时引导其接受不完美;像“幺子”的学生可能思维灵活但缺乏规则意识,可通过明确任务边界帮助其建立秩序感。这种基于“角色认知”的个性化引导,比统一的教育方式更能精准击中学生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发挥优势、补齐短板。




1.排行最大的孩子:责任感强、 成就动机高、控制欲较强。
2.排行中间的孩子:竞争性强、善于适应环境、社交能力突出。
3.排行最小的孩子:娇惯、乐观任性、依赖性较强、富有创造性。
4.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但还是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自信且独立、情感困扰较多等。



每一次分享
都是未完的信
把书中的潮起潮落
说给你听
不必追问结局
不必急着回应
因为共鸣
本就是最好的风景

供稿:王从坤
供图:王从坤
编辑:袁 蕊
审核:蒋晶晶
监制:王 良 段燕琼











